疫情下的我们 | 与子同裳 · 共盼春来
疫情虽来势汹汹
但未曾阻隔科研的脚步
生活在悄然改变
我们一点点努力适应
尝试着享受当下
MED/LHS直播站
与大家分享疫情时期
科研进展、线上授课情况及师生反馈
来看看不一样的精彩吧!
PART 1 疫情下的我们
我们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
疫情不会浇灭科研热情
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科研贡献力量
(PDB ID: 7mlx)
靶向RNA结构结合口袋
陈刚
副教授、校长青年学者
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80%的DNA序列被转录成RNA,但只有2%的DNA序列最终被翻译成蛋白。发展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是当前的学术前沿问题和医疗产业热点。基于RNA结构元件的特异性分子识别,荧光成像和精准功能调控的理论和技术尚未成熟。陈刚实验室已发展出靶向双链RNA(dsRNA)区域的新型肽核酸(dbPNA)可与dsRNA形成序列特异性三链体,但与dsDNA和ssRNA的结合显著弱化。我们已构建不同dbPNA应用于(1)靶向甲型流感RNA启动子结构并抑制病毒复制,并抑制先天免疫受体RIG-I识别病毒RNA启动子结构;(2)抑制Dicer作用于miRNA前体;(3)调控核糖体移码效率;(4)抑制RNA编辑酶ADAR作用于与癌症相关AZIN1 pre-mRNA 编辑位点dsRNA区域。dbPNA平台分子与传统反义链和小分子可以成为互补的RNA分子识别策略。
实验室在疫情下正在发展新型PNA分子靶向(1)SARS-CoV-2移码诱导RNA假结,5′-UTR和3′-UTR结构单元,(2)致癌miRNA-21发夹前体结构,(3)与亨廷顿病密切相关三核苷(CAG)重复序列RNA双链结构。所构筑新型PNA能克服其他功能分子所面临的无法程式化(例如传统小分子)或无法识别RNA结构(例如传统反义核酸)的缺陷。所构筑新型肽核酸在与RNA双链形成三螺旋结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发光分子以产生RNA结合诱导发光。我们和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研究团队正开展合作,以实现对与疾病相关的病毒和细胞RNA的精准识别和功能调控。实验室内部成员亦紧密合作,整合理论和实验表征一系列理性设计新型肽核酸分子识别重要病毒和细胞RNA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同时开展RNA结合诱导荧光增强机制和细胞外活性调控研究。我们将在细胞和动物模型层面深入研究RNA结构靶向分子作用和功能调控机制(比如RNA-蛋白复合物结合抑制和基因表达调控),毒理,免疫调控等性能。我们的平台分子经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创新性突破发展,有望与Peter Dervan团队发展的特异性识别dsDNA的polyamide平台分子成为互补的核酸分子识别策略。我们的创新工作受到学界关注,已受邀在Wiley Interdiscip Rev RNA、Nat Chem Biol、Biopolymers等杂志撰写综述/专评,与陈鹏、唐淳、王初、Brian Dickinson、Ming Hammond等44位青年科学家一起受邀于2018年在Biochemistry杂志为Future of Biochemistry 专刊撰文。我们的研究亦引起一些工业界和投资界的兴趣。我们的前沿性研究将有助于新型RNA结构靶向荧光探针和药物的突破性发展。
(文字&图片均由陈刚教授课题组提供)
PART 2 线上课程心得分享
教授分享
居家课程迫不得已
积极调整心态
顺其自然
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白晨
助理教授
对我来说,线上授课最有挑战的是无法和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也无法随时和大家进行互动。所以有时候很难知道同学们是否能够理解我的讲解。
失去了线下教室里的白板,在线上课用电子笔很容易把ppt画的很乱,很担心同学们看不懂我的“板书”。非常想念可以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见面上课和讨论的日子,也希望同学们就算是居家网课,也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证好学习质量!
胡红丽
助理教授
校长青年学者
网课最大的障碍是跟学生缺少面对面的感觉,所以我选择就把办公桌布置好看,给自己增加点上课气氛。这是我上课的办公桌,这算不算”差生文具多“呢(●'◡'●)~
最忙的还是实验课,我和几位TA就化身为“在线客服”,微信和zoom齐上阵,到处救火,偶尔还要后台进入学生的数据帮忙找bug,热火朝天的程度不亚于在实验室搬砖。
王攀
助理教授
校长青年学者
关于线上上课,跟大家分享一个最近的小故事。深圳的小学也开始了线上上课,我女儿二年级,上了几天线上课后我问她,你觉得线上上课怎么样。她说:“挺好的,至少老师不会花上半节课时间维持纪律,我后面的同学也不会上课老踢我椅子……”。所以,线上上课也还是有些好处的,大家说是不是?
同学们可能只是听说过上次的SARS流行,我借这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亲身经历。2003年上半年SARS的时候,我们被封在北京的校园内,不能在教室里上课,有个人电脑的同学还不多,班级人数少的课老师就在空地上上,人数多的只能自学了,抱着一本Lehninger Principle of Biochemistry就自己啃。以前的北京春季经常沙尘暴肆虐,室外上课常常就是一头土。我上的体育课散打也只能室外上,一群女生在草坪上切磋过招,嘿嘿哈哈的,还很有趣。没有手机,每个同学在脖子上挂个牌子,写着是几号楼的。万幸的是SARS时间不长,而且2003年流行的不是SARS-CoV-2。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也希望同学们能享受当下的每一刻的学习时光,以后也可以把这份经历讲给更年轻的一代。
学生分享
在大二又一次体会了居家学习生活…
作息比在校更规律了很多,基本都能在十一点前睡觉;周末会约上朋友逛周围的公园,看见了阔别已久的广州的春色;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看见妈妈每天都挺开心的也很满足。
不过上课比在校更容易走神,下课之后的学习动力也变弱了,接下来慢慢提高效率吧~
ヽ(✿゚▽゚)ノ
——2020级 邓君扬同学(居家)
做一个“留守儿童”也挺好的,校园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但不需要等电梯,不需要抢洗衣机和烘干机,图书馆的座位也可以随便被我“翻牌子”。一切都平平静静,一切也都刚刚好。
平时跟家人朋友视频,跟学校的猫猫贴贴。不知道猫咪是否知道疫情的存在?如果知道,大概是因为“拍马屁的人”少了好多(●ˇ∀ˇ●)。
隔离一个月的朋友对我说,现在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都是幸福而奢侈的,或许我们都应该感激当下的生活。
——2017级 徐沛怡同学(在校)
PART 3 家乡的精彩
“你好吗?”
“我很好!”
……
“我很想你”
“我想见你”
MED/LHS
大小助手"拍了拍"
秀出了你的精彩生活
烧烤和火锅!(★ ω ★)
带我吃点!
它的笑容好阳光(●*◡*●)
居然被一只猫酷到(⊙ˍ⊙)
不愧是“醋省”人民(๑•̀ㅂ•́)و
顺便整点薯条(&v&)?
猜猜天空有什么?
好想放风筝!(*^▽^*)
我们曾经约定好
在春天一起去拥抱暖阳和花海
如今春风已经敲响了房门
互相牵挂着的你我,尽快来赴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