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返回主站
English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寄语
    • 联系我们
  • 学院师资
    • 教职人员
  • 专业设置
    • 本科生专业
    • 研究生专业
  • 诺奖研究院
    • WARSHEL
    • KOBILKA
    • CIECHANOVER
  • 学术科研
    • 科研介绍
    • 科研方向
    • 论文发表
    • 实验室
      • 深圳市甾体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 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教学实验室
  • 升学就业
    • 关于我们
    • 升学
    • 就业
      • 实训基地
      • 招聘信息
  • 人才招聘
  • 最新动态
    • 活动预告
    • 学术讲座
    • 活动回顾
    • 交流合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院长寄语
    • 联系我们
  • 学院师资
    • 教职人员
  • 专业设置
    • 本科生专业
    • 研究生专业
  • 诺奖研究院
    • WARSHEL
    • KOBILKA
    • CIECHANOVER
  • 学术科研
    • 科研介绍
    • 科研方向
    • 论文发表
    • 实验室
      • 深圳市甾体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 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教学实验室
  • 升学就业
    • 关于我们
    • 升学
    • 就业
      • 实训基地
      • 招聘信息
  • 人才招聘
  • 最新动态
    • 活动预告
    • 学术讲座
    • 活动回顾
    • 交流合作
返回主站
English

面包屑

  • 首页
  • 最新动态
  • 喜讯 | 胡红丽教授获得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

喜讯 | 胡红丽教授获得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

2020-12-22 最新动态

2020中国新锐科技论坛于12月19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圆满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国家需求与个人道路:青年学者的研究规划”,论坛共评选出32位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胡红丽教授在本次评选中获得2020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突出成就奖。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生物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及功能、药物筛选。
胡红丽教授2019年6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作为独立课题组负责人。领导G蛋白偶联受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胡教授主要从事基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膜蛋白结构研究,与 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和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开展多项合作研究,在A、B、C类几种重要的GPCRs的结构研究均有重大突破,其中七篇科研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杂志上,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引用688次。

此评选自2015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宣传杰出青年学者,激励学术界同仁奋进前行。“植根学术土壤,托起未来之星”,经过社会各界人士提名、大众评选及专家评议。中国新锐科技论坛科技人物评选的主旨,在于宣传中国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学者,展示其亮丽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并激励广大青年学者学生前行。

 

 

 

 

 

相关推荐

喜讯 || 任若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

走科学之路 · 筑健康生命——第七弹
LHS师说 · 第四期 | 我走过的升学就业之路
关注我们
电子邮箱
  • 一般咨询 lhs@cuhk.edu.cn 本科生事务 ug_lhs@cuhk.edu.cn
  • 研究生事务 pg_lhs@cuhk.edu.cn
学院办公室
  • 办公室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TD504室(邮编: 518172) 办公室热线:0755-23519000
  • 办公时间: 8:30-12:00, 13:00-17:30, 周一至周五
相关链接
  • 招生办公室 教务处 研究生院 捐赠
版权所有 © 202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